新生兒聽力篩查儀檢查未通過無需擔心,但也不可輕視,國家衛生部2004年頒發了《新生兒聽力篩查技術規范》,2010年進行了修訂,規范內容中明確了新生兒聽力篩查的重要性,這項篩查也是減少嬰兒聽力障礙對語言發育及其它方面造成不良影響的重要措施,篩查規范中要求,必須在環境噪聲≤45 dB SPL(A)的專用房間內通過篩查型耳聲發射儀和自動聽性腦干反應儀進行檢測,我們的設備完全符合要求。
而了解了新生兒聽力篩查儀的重要性,家長們遇到新生寶寶未通過檢測的情況也會格外關注,而我們要告訴大家的是,對聽力篩查的不良結構不能輕視,但是也不用過分擔心。
新生兒聽力篩查儀的耳聲發射檢查可以反映寶寶的耳蝸功能是否健全,如耳蝸功能正常耳聲發射篩查通過,功能異常則篩查不通過,而實際檢測中要求被測者應該保持安靜和平靜呼吸,避免吞咽或大動作,所以進行檢測時醫生都會要求寶寶是處在睡眠狀態,否則檢測結果可能會有異。此外家長們還要了解,新生兒聽力篩查儀的耳聲發射檢測容易受到外中耳影響,如果外中耳異常即使耳蝸功能正常,所檢測的結果也不良。聽力篩查是寶寶出生后醫院的一項例行檢測,實際檢測中很可能由護士操作儀器,十幾秒鐘就完成了,因為儀器準確度限制再加上環境比較吵鬧,所篩查的結果可能會出現不準的現象。
所以新生兒聽力篩查儀檢查未通過,家長也不用過分擔心,畢竟影響檢測結果的因素太多了,新生寶寶外耳道內有羊水殘留、中耳腔有積液等也都會導致耳聲發射篩查有異,要確診孩子有聽力損失需要三次的檢查,每次檢查的準確性都會提高。但是如果新生兒聽力篩查儀檢查未通過家長們也不能輕視,初篩未通過的一定要進行復篩,在出生后3個月內接受全面的聽力學及醫學評估,避免有聽力損失的寶寶錯失治療機會。被確診為聽力損失的寶寶,應該在6個月內進行臨床醫學和聽力學干預,確立聽力損失程度后根據實際情況佩戴助聽器或進行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