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衛生部頒發了《新生兒聽力篩查技術規范》,2010年專家組對其進行了修訂,該規范總結:新生兒聽力篩查是早期發現新生兒聽力障礙,開展早期診斷和早期干預的有效措施,是減少聽力障礙對語言發育和其他神經精神發育的影響、促進兒童健康發展的有力保障。新生兒聽力篩查儀檢測通常都是在孩子出生后的1到3天內完成,一般來說孩子多能通過篩查,如若沒有,家長也無需過分擔心,因為要確診孩子的聽力損失至少要三次的檢查,但是如果孩子在篩查過程中沒有通過也不能過分輕視,還需要進行復篩。
新生兒聽力篩查儀檢查可以反映耳蝸功能是否健全,耳蝸功能正常則篩查通過,耳蝸功能異常則篩查不通過,但是這項容易受到外中耳影響,如果外中耳異常,即使耳蝸功能正常,篩查也無法通過!因此我們提示大家,雖然孩子剛出生,影響其聽力篩查結果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在聽力篩查儀檢測沒有通過的情況下家長也不能大意,即使孩子耳蝸功能是正常的,外中耳也可能有異常。
新生兒聽力篩查儀檢測需要由專業人員操作,整個過程非常簡單快捷,但是要保證檢查在安靜的環境下進行,而且測試過程中影響因素較多,剛出生的孩子耳道里存留有羊水、胎脂、血性殘留物,中耳腔可能有積液、測試時孩子可能不配合……等等都可能影響檢測的準確程度,因此初次篩查沒有通過時可以理解的。要確診孩子有聽力損失,至少需要三次的檢查,每次檢查的準確性都會提高:第一次出生后48小時做的初篩;第二次是在42天內進行的復篩;第三次是出生后3個月左右的詳細檢查。當最后一次也確定孩子聽力存在異常后,家長就應該引起十分的重視。
國家《新生兒聽力篩查技術規范》要求表示,對于新生兒聽力篩查儀復篩也沒有通過的孩子,應該在出生后3個月內接受全面的聽力學及醫學評估,被確診后應該在6個月內得到相應的臨床醫學和聽力學干預,具體干預措施我們曾在“新生兒聽力檢查儀復篩沒通過該怎么辦”內容中做過分析,這里不再贅述,而看過我們今天的分享后,諸位聽力初篩沒有通過的家長也應該知道做些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