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出生后的聽力篩查是發現先天性聽力損失的最早期,且非常有效方式,對于新生兒來說,雖然在母體內聽覺及發生系統就已經形成,但是并不成熟,需要在以后的生長發育中慢慢長成。而聽覺又是影響語言發育的重要因素,因此盡早發現聽力障礙能盡早的進行治療。那么,若聽力篩查儀檢測未通過,需要進行哪些治療和干預呢?
實際上,聽力篩查有初篩與復篩,有10%左右的新生兒聽力初篩是沒有通過的,這種情況在孩子出生42天左右進行復篩即可,無論是什么時間段的聽力篩查,都需要應用到我們的聽力篩查儀設備。而如果是復篩聽力依然沒有通過的孩子,就需要在3個月內轉診到具有新生兒聽力檢測資格的三級醫院進行檢查,具體的檢查一般包含聲導抗、耳聲發射、聽性腦干誘發電位檢測、行為測聽及其他相關檢查,一般在孩子6月齡左右能做出診斷和評估,明確聽力損失程度和導致聽力損失的部位以及可能的原因。
如果已經確診聽力障礙,那么就需要進行治理與干預。這里聽力篩查儀廠家要提示諸位家長,新生兒聽力障礙的治療需要到具有聽力檢測資格的專業醫院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如果患有感音神經性耳聾,可以選擇配戴助聽器、植入人工耳蝸、進行聽力和語言訓練進行聽力補償或重建。
耳聾分為5級,輕度聾、中度聾、中-重度聾、重度聾、全聾。對于聽力篩查儀檢測沒有通過的中-重度聾的孩子,可以通過配戴助聽器進行補償,因為這種耳聾尚殘留部分聽力,依據有關標準選配適當的助聽器就能進行聽力矯正;對于重度和極重度耳聾,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植入人工耳蝸,手術后的聽力要比未植入前要好,讓他們進入到有聲世界,在兩歲前進行植入還可以讓孩子盡早開口說話;在配戴助聽器或植入人工耳蝸后,就可以到有關康復機構進行相應的聽力及語言康復訓練和家庭康復指導,促進聽力、語言的發育。